正确进行聚酯电容(如MKT电容)的引脚整形需要兼顾电气性能、机械强度和焊接可靠性。以下是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:
1. 工具准备
尖嘴钳或专用引脚整形工具(避免使用普通钳子导致引脚损伤)
弯脚器(可选,用于标准化弯曲)
镊子(辅助定位)
防静电手套(ESD敏感场合)
2. 整形步骤
① 确定弯曲位置
预留根部距离:引脚弯曲点距离电容本体至少 23mm,避免应力损伤内部结构。
引脚间距调整:根据PCB孔距(如10mm)平行调整引脚,确保自然插入而无强制撑开。
② 弯曲手法
单边弯曲(适用于立式安装):
1. 用尖嘴钳夹住引脚需弯曲处(距根部3mm)。
2. 以 圆弧过渡(非直角)弯曲至90°,弯曲半径≥引脚直径的2倍(如0.6mm引脚需≥1.2mm半径)。
双边弯曲(适用于卧式安装):
1. 两侧引脚对称弯曲成“L”形,弯曲高度略高于PCB板面(如1.5mm)。
2. 确保两引脚平行,避免焊接后电容倾斜。
③ 剪切多余长度
保留引脚长度比PCB板厚度多 12mm(如板厚1.6mm则剪至2.53mm),确保焊点饱满。
使用斜口钳剪切,切口平整无毛刺。
3. 注意事项
禁止直接折弯本体:任何外力不得作用于电容外壳,易导致密封破裂或内部薄膜位移。
避免反复弯曲:同一位置最多弯曲12次,多次弯折易断裂。
静电防护:操作前触摸接地金属,防止ESD损伤(尤其高精度电路)。
极性电容区分:如为有极性聚酯电容(罕见),需标记正负引脚方向。
4. 焊接前检查
用放大镜观察引脚根部有无裂纹。
插入PCB后,电容应自然贴合板面(卧装)或垂直无晃动(立装)。
引脚与焊盘孔隙≤0.2mm,避免虚焊。
5. 特殊场景处理
高频电路:缩短引脚长度(减少寄生电感),优先选择贴片电容。
振动环境:弯曲后点胶固定本体,或使用带夹座的封装。
通过规范操作可显著提升电容可靠性。若为批量生产,建议使用自动化整形设备(如伺服弯脚机)确保一致性。
正确进行聚酯电容(如MKT或PET电容)引脚整形是确保元器件可靠安装和避免损坏的关键步骤。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:
一、准备工作
1. 工具选择
使用尖嘴钳或专用引脚整形工具,确保钳口光滑无毛刺,避免损伤引脚镀层。
如需弯曲角度精确,可借助弯脚模具或夹具。
2. 安全防护
佩戴防静电手环(尤其是敏感电路),防止静电击穿电容介质。
操作前断开电源,避免带电作业。
二、整形步骤
1. 引脚定位
确认电容极性(如有极性标记),确保整形后引脚方向与PCB孔位一致。
测量PCB孔距,调整引脚间距时略大于孔距0.51mm(预留安装弹性)。
2. 弯曲方法
单边弯曲:用钳子夹住引脚根部(距电容本体35mm处),缓慢弯折至90°或所需角度。避免多次弯折同一位置。
双边弯曲:先弯折一侧引脚,再对称处理另一侧,保持两侧高度一致。
3. 弧度处理
如需弧度弯曲,用圆棒(如牙签)辅助成型,避免直角弯折导致金属疲劳断裂。
三、注意事项
1. 避免应力集中
弯折点距离电容本体至少23mm,防止机械应力传导至内部结构。
禁止直接拉扯引脚或扭转变形。
2. 温度控制
聚酯电容耐温通常≤105℃,焊接时避免整形工具长时间接触引脚导致局部过热。
3. 引脚保护
若引脚氧化,先用细砂纸轻擦,再整形。整形后避免触碰已弯曲部位,防止镀层脱落。
四、安装后检查
1. 目视检测
确认引脚无裂纹、变形,电容本体无倾斜或悬空。
引脚与PCB孔位贴合无强制应力。
2. 电气测试
焊接后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容值及绝缘电阻,排除因整形导致的隐性损伤。
五、常见错误及应对
错误1:反复弯折同一位置
→ 后果:引脚断裂。
→ 解决:一次成型,如需调整更换新电容。
错误2:弯折角度过大
→ 后果:焊盘受力开裂。
→ 解决:采用阶梯式弯曲(如先45°再90°)。
通过规范操作和细节控制,可有效延长聚酯电容寿命并提高电路可靠性。对于高密度PCB或高频电路,建议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精准整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