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眶手术是整形外科和眼科交叉领域的高精度手术,涉及骨骼、软组织、眼球及神经血管的精细操作。以下是整形外科进行眼眶手术的规范流程和关键技术要点:
一、术前评估
1. 三维影像重建
必查CT(薄层0.625mm)+ MRI(软组织评估)
OsiriX/Mimics软件三维重建眶壁及毗邻结构
虚拟手术规划(VSP)用于复杂畸形矫正
2. 功能评估
Hertel突眼计量化突度
复视检查(红玻璃试验)
视野计排除视神经压迫
二、手术入路选择
| 入路类型 | 适应证 | 技术要点 |
||||| 经结膜 | 眶脂肪减压 | 保留外眦韧带 |
| 下睑睫毛下 | 眶底骨折修复 | 避免损伤下斜肌 |
| 冠状切口 | 颅眶畸形 | 保护面神经颞支 |
| 外侧眶切开 | 球后肿瘤 | 微型摆锯截骨 |
三、核心技术操作
1. 骨性重建
钛网塑性:预热成形技术(60℃盐水)
可吸收材料:PDS板用于儿童骨折
导航辅助:StealthStation注册误差<0.3mm
2. 软组织处理
眶隔重置:50 PDS线阶梯状缝合
脂肪复位:钝性剥离保留包膜完整
韧带固定:Mitek锚钉系统重建悬韧带
四、并发症防控
1. 视力丧失预案
术中视神经监测(VEP)
紧急减压方案:外侧眦切开+激素冲击
2. 动态矫正技术
术中Calliper测量突度差<1mm
可调节牵引器(Medpor+Titanium)
五、术后管理
48小时冰敷(避免直接压迫)
数字化随访:3D摄影评估对称性
68周禁止Valsalva动作
特别提示:现代眼眶手术已进入精准医疗阶段,推荐开展:
混合现实导航(Hololens2辅助)
生物打印个性化植入物
达芬奇机器人经鼻眶尖手术
建议复杂病例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(MDT),联合神经外科、耳鼻喉科共同制定手术方案。
眼眶手术是整形外科、眼科及颅颌面外科共同涉及的精细领域,主要用于矫正先天畸形、创伤修复、肿瘤切除或改善外观。以下是整形外科进行眼眶手术治疗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:
1. 术前评估
影像学检查:通过CT/MRI明确眼眶骨骼、软组织及邻近结构(视神经、眼球、鼻窦)的解剖关系。
眼科评估:检查视力、眼球运动、眼压及眼底,排除潜在风险。
三维重建:复杂病例需数字化建模规划手术方案。
2. 手术入路选择
根据病变位置和性质选择:
前路入路(经结膜/皮肤):适用于眶隔前肿瘤或脂肪调整。
外侧入路(外眦切开):暴露眶外侧壁,常用于肿瘤切除或骨折修复。
经颅入路:联合神经外科处理眶顶病变(如脑膜瘤)。
3. 常见手术类型
(1)眼眶骨折修复
适应证:爆裂性骨折导致眼球内陷、复视或肌肉嵌顿。
步骤:复位嵌顿的眶内容物。
植入钛网/Medpor或自体骨(如颅骨外板)重建眶壁。
固定骨折片(可吸收或钛钉)。
(2)眼眶减压术
用于甲状腺眼病:切除部分眶壁/脂肪,缓解视神经压迫。
关键点:避免损伤眶尖结构,保留眼外肌功能。
(3)眼眶肿瘤切除
原则:完整切除+病理确诊(如皮样囊肿、血管瘤)。
注意:恶性肿瘤需联合放疗/化疗,可能需眶内容物剜除。
(4)眼眶畸形矫正
先天性(如Crouzon综合征):截骨重塑眶腔,同期矫正颅面畸形。
外伤后畸形:结合软组织移植改善外观。
4. 术中关键技术
导航辅助:精确定位重要结构(视神经管、眶尖)。
微创技术:内镜辅助减少瘢痕(如经鼻眶内侧壁减压)。
脂肪处理:避免过度切除导致术后凹陷。
5. 术后管理
并发症监测:视力丧失、出血、感染、眼球运动障碍。
康复:激素减轻水肿(尤其减压术后)。
眼球运动训练(骨折修复后)。
长期随访:评估功能恢复及美学效果。
6. 多学科协作
联合眼科(视力评估)、神经外科(颅眶沟通肿瘤)、耳鼻喉科(鼻窦入路)等团队,确保安全。
眼眶手术需结合功能修复与美学重建,术前精准评估、术中精细操作及术后密切管理是成功的关键。复杂病例建议转诊至具备颅颌面外科经验的医疗中心。